节后,旅游业复苏要停滞了吗?
时间:2023-10-16 来源:本站 浏览:187漫长的旅游出行淡季就要来了。
▲
栏目 | 文旅商业观察
领域 | 旅游业
中秋和国庆长假期间,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创下历史新高。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旅游的热爱和追求,也表明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态势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出游人数增长了71.3%,而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,也增加了4.1%。这一数据表明,国内旅游市场正在迅速恢复,人们的旅游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。
另外,高盛这家知名投行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指出,相较于五一和端午假期,本次黄金周假期的旅游人数增长速度有所下降,这显示了服务业复苏已经开始放缓。
高盛指出,今年劳动节和端午节期间的旅游人数分别比2019年高出百分之十九点一和百分之十二点八。
最新公布的数据让我们发现,这个黄金周的旅游人数和收入均未达到政府部门的预期。根据文旅部的预测,中秋国庆期间预计将有8.96亿人次出游,带来的收入也将达到人民币7825亿元。
在八天长假期间,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创下了超过75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纪录。这一增长表明,中国的文旅产业在新冠疫情后的复苏进程中取得了显著进展。
官方数据显示,中国进出境旅客量在长假期间同比激增,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。然而,与疫情前相比,这一数字仍然低于预测水平。
今年中秋与国庆相逢,形成了较长的黄金周,为八天长假。期间,日均进出境旅客人数达到了147.7万人次。
我一位在报社工作的老同事语重心长告诉我,“今年要营造一种宁静安详的十一假期氛围。”
假期已结束,时光荏苒,旅游业又回到了平静安宁的状态。
在今年,我们经常听到“报复性旅游”这个词汇。所谓的“报复性”,可以理解为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,这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描述。
简单算一下,相当于上半年每个中国人已经踏出家门旅行了两次。
清明和五一的火爆旅游表明了消费需求的提前释放,这种情况下,对姗姗来迟的十一黄金周的旅游需求可能有所降低。
从国外旅游消费的复苏路径来看,他们经历了一条极为相似的道路。
自2022年上半年开始,全球旅游业已逐步复苏,欧美市场首先开始恢复,紧随其后的是亚太地区。
至今夏已持续数月,欧美市场已经逐渐回归到理性消费的状态。
从长远角度看,全球旅游业的前景是复苏缓慢且艰难的,《福布斯》杂志甚至预测到2025年美国的入境旅游人数仍可能无法达到疫情前的水平。
诚然,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度,即一时的热情无法持久,而我们的钱包是我们自己最真实的反映。
在欧美,每逢经济不景气时期,口红的销售量反而会急剧上升,这种价格相对低廉的消费品在市场上迅速走俏,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“口红效应”。
今年,从寻求洗浴中心过夜到风靡年轻人的特种兵旅行,旅游的热度从未减退,只是流行的趋势在不断变化。
这一点在旅行淡季将变得更为突出,毕竟今年旅行的焦点是“物有所值”。
在这个时代,消费降级已成为趋势,服务业的需求也渐渐释放完毕。中秋节和国庆节的结束,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,应该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元旦和春节的挑战。
从横向角度来看,除了旅游业之外,国内今年非常出色的服务业整体上表现也相当平淡。
LVMH是生产路易威登和迪奥等高端品牌的公司,最近发布了财报。在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内,亚洲市场(主要为中国,不包括日本)的销售额增长了11%,相比今年上半年的23%的增幅有所下降。
贝恩斯坦分析师斯科拉在报告中指出,这似乎显示出一种持续放缓的趋势,中国消费者在疫情后的兴奋情绪逐渐恢复到了冷静状态。
奥纬咨询公司合伙人沃特斯表示,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,中国居民更加倾向于选择国内旅游。该公司于9月份针对3800多名高净值中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,并发现“休闲奢侈品购物者”因经济形势而变得更加谨慎。
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需求往往体现于LV,而电影则作为大众市场的试金石,测试并反映出大众消费的趋势和变化。
根据电影数据追踪平台App灯塔的统计,国庆档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人民币27亿元,其日均票房收入超过2022年同期的水平,不过仍远低于2021年和2019年。
显然,消费者已开始消费,但他们在如何消费方面仍持有谨慎态度,旅游业自然亦无法幸免。
在节日到来之际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份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。其中特别强调了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,以及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等重要议题。
透过拨云见雾的视野,政府机构对旅游经济驱动消费的热切期待被生动地刻画出来。
上半年,各地文旅局长纷纷变装秀,以吸引游客的眼球。然而,这种行为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,反而让游客感到厌倦。因此,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旅游业的定位和目标,以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。
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偶然,实际上,在经济动荡时期,旅游业在GDP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往往会增加。
根据招商宏观的统计数据,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在“失去的20年”中,家庭消费的主要表现是:服务消费的增长超过了非耐用品、耐用品和半耐用品。从1990年到2012年,家庭服务消费名义GDP的累计增长达到了47.34%,而非耐用品消费的增长率仅为21.27%。与此同时,(半)耐用品消费的GDP值实际上出现了下降。
在价格领域,服务类CPI的涨幅最为显著,其次是非耐用消费品,而耐用消费品CPI的涨幅大幅下滑。
服务消费的增加幅度最为显著,或表明日本居民的消费重心已从“物质生活”转移到对“精神生活”的追求之上。
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并非一帆风顺,其中充满了曲折和挑战。之前有分析人士曾指出,中国旅游市场的复苏不是简单的回归过去,而是需要注意到旅游消费所呈现出的新变化与新特征。
细致入微的观察显示,当前的旅游趋势中,团队旅游正在向散客旅游转变,标准化旅游产品也让位给了个性化旅游。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了商业供给,也推动了产业动能的创新。进而,它对产业政策和规则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相较于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,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。尽管中秋和国庆的旅游业增长速度不如清明和五一,但是年轻人仍然在消费,他们仍然在为了获得快乐而花钱,为了满足情绪价值享受心理按摩而努力工作。他们热爱生活,享受着这些简单而美好的时刻。
本文转自“旅界”公众号,原文有改动
欢迎您的光临!
您的专属展会助手
— 关注 —
目前10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